新闻动态   more
  产品分类  
  诚聘英才  

   详细内容

坐拥艺术当代玉雕才有未来

                    2012-07-28 06:07来源:作者:商报记者 张莉 张亮 见习记者 魏高灵

     6月18日,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石专业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玉雕艺术大师”颁证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来自海派、苏派、京派、津派、扬派等流派的35位杰出玉雕创作者获得了此殊荣。这项评选过程历时两年,尤其强调玉雕作品展现出的艺术表现力。国家级的艺术评选常常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由此可见,具有鲜明的艺术表现力的玉雕作品,正在逐渐成为评价玉雕创作者是否优异的重要标准,或许我们可以断言,仅仅看重白玉材质的时代将随着藏家艺术鉴赏力的提高一去不返。

蒋宏利作品 《童子拜观音》

蒋大昶作品

游高轩作品 《江南春》

     随着技术和工艺的不断提高,当代玉雕艺术现在遇到的是史上材料最多,发挥空间最大,收藏力度最强的时代。对于艺术家来说在各自艺术性的发挥上有什么感悟?

     蒋宏利:没错。新疆和田玉石大量开采开始于2004年至2005年间,这一时期由于科学进步,挖掘工具不断革新,以往因受工具制约尚未被开采的优质玉料频繁出现,吸引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参与到玉雕创作中,作品风格多样,表现形式各异。尤其,我们上一辈玉雕创作者在改革开放后经历了市场经济的洗礼,阅历、经验、技艺等都越发成熟精湛,对玉雕的理解更是越发深刻,作品往往呈现出独有的美感,含金量极高,达到了历史最高峰。可以说,当下玉雕作品料最好,工最好。

      当然,仅仅是料好工好并不能完全体现出一件玉雕作品的真正价值。当下之所以被称为是收藏投资玉雕的最好时期,还在于玉雕从业者整体上审美能力与责任感的双重增强,我们不再是简单的继承传统玉雕的表现手法,而是通过丰富的市场经验,对美的元素敏锐洞察,能动的审美感受,创造性的想象情感和娴熟的艺术表现技巧来挖掘出自身最擅长的表现方式,将之放大,从而赋予玉雕生命力。

      游高轩:我认为当下就玉雕创作者而言,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玉石原料的开采量、原料的品质都是有史以来最多、最好的时候,玉雕行业进入了一个鼎盛时代。这样的背景下,对于玉雕从业者来说肯定是件好事,虽然现代工艺在不断的进步、开采量增加,但是真正品质上乘的原料还是相对稀有的。无论是大的原料还是小的原料,一旦在加工时出现差错,那就是“暴殓天物”。因此在这情况下,玉雕行业的从业者必须多多沉淀,提高自己对玉雕的认识,增进自我文化素养,精湛技艺,将艺术性发挥到最大化,体现玉雕之美。

玉雕家如何理解一件作品中的艺术性?

      蒋宏利:艺术性,其实就是一件作品的立意,要有故事,有情节。以观音题材为例,传统上的观音造型大多脱胎于寺庙的泥塑或者是莫高窟、龙门石窟等的石雕造型,表现形式基本相同。但无论多么精美的工艺和技法,看多了总会产生审美疲劳,所以创作者必须赋予它新的寓意,传递出时代气息。我以为可以深层次的诠释博大精深的佛意,挖掘出用来阐述某种精神的佛教典故,增加玉雕欣赏性的同时丰富作品文化内涵。又比如,如今出现了不少纪念结婚、生日等人生重要时刻的个性玉雕作品,其艺术语言丰富多彩,极具个性化,体现了生活的乐趣。

      蒋大昶:当今由于工具的革新,创造精美的玉雕已并非难题,但如果还是采用传统手法表现玉雕,在视觉冲击力上就会显得极为薄弱。所以现在不少玉雕名家都在思考如何创新作品的表现形式,将自己的见解从整体形象和具体细节两方面都能得以展现。也就是说,作品的设计不能只停留在对客观世界的直观描摹阶段,仅有外部审美快感还不够,必须从专业角度感受到细节对艺术创造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同音乐家对自然界的声音、节奏、运动等具有特别的敏感一样,作为一名创作人员,要对生活中的具像有强烈的知觉,能看到一般人不注意的色彩、结构、线条、动态、情节,必须观察到常人不能看到的事物本质特征。

      这就需要作品不再仅仅是塑造外型,而是具有文化内涵美感的艺术品。所谓的内涵便是文化。好比淮派玉雕,受两汉文化的熏陶,作品题材多来自汉代石上雕刻的题材,歌舞、杂技、迎宾图等包罗万象,无不记录着当时社会人们的生活状态,文化内涵很是深厚,构图亦是紧密得当,将汉代画像石的单线、复线、面线,加上想象和神韵表现在玉雕创作中,产生结构厚重,线条力美的艺术特征。

如今玉雕各个流派呈百花齐放之势,艺术表现性已经成为他们各自创作的首要因素吗?

      蒋宏利:无论哪个玉雕流派,创作流程基本是相同的,唯一的区别在于创作者的艺术文化素养不同,或是受到各地方文化的影响不同。以我自己举例,自小受专业的美术教育,系统地学习过静物、速写、素描等绘画表现方式,特别注重作品的严谨性和文化内涵。时常选择中国优秀的历史故事或典故作为表现题材,将这些被众人熟知的故事情节定格在玉雕上,成为立体的长卷。但同时注重在表现方式上,必须做到精准、精道、精细,即表现方式必须符合玉石的特性,否则作品就缺少了玉石温润的韵味。

      记得曾经有位学者评价中国画大家徐悲鸿,认为他将西方绘画的表现方式融入到中国国画中,使中国国画呈现一种新的活力,是创新之举。可从中国国画的传统角度来说,作品虽然抓住了人物结构的严谨性,却忽视了人物的神韵。可见,玉雕在融入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必须掌握一定的度,要相得益彰,这样才能既体现艺术表现性,也展现玉石天然的特性。因为任何雕刻技艺学习三年基本都能够熟练掌握,如果没有文化涵养,那作品只能是没有灵魂的“死物”,而非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品。

      蒋大昶:苏派、海派、京派、淮派等玉雕流派,风格上尽管有所差异,表面上看是被分割开来了,但实际上彼此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因为决定他们分属各派的关键因素是所处地区的不同文化,然而不管处于哪个地区,都属于中国文化,相通性很强。

      当代玉雕必须建立在对传统玉雕继承的基础上,是传统玉雕符号的延续。随着时代的发展,全面继承已不能适合当代的审美需求,适时创新便成为玉雕创作者攻坚的课题。但创新不代表脱离传统,玉石的特性决定了玉雕作品必须立足传统,所以要恰当地将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完美融合,展示当代艺术审美情趣。我自己就一直在突破自我束缚,尝试着从以往玉石巧雕的表现形式中脱离出来,从汉代文化中汲取养分,让作品更具有文化内涵,更具欣赏性。上半年,由我设计,刘海雕刻的玉雕《天钺》,其创作灵感就来源于汉代玉雕。作品取汉代文化里钺中玉堂贵人为阴,螭龙为阳之意,运用浮雕、圆雕、线雕等技法雕刻,使作品充满古代文化气息又不失当代审美情趣。

      游高轩:不同玉雕流派的特点各有不同,有的大气,有的细腻,有的饱满,有的则立体。这些其实都是不同派系在技术表达上的特点,从根本上来说所有的派别并没有所谓的区别,说到底他们想表达的最终还是同一个目标——形式艺术。

      我涉足玉雕行业已有13年,其中有10年是在上海研究玉雕,之前3年在家乡福建学习寿山石雕。由于绝大多数时间是在上海,作品风格可以说属于海派。但不可否认的是,寿山石雕对我现在风格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我作品的艺术性,就体现在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2009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中艺杯”金奖的作品《无求》,这是我个人人生观的表达,同时也是我想要追求的精神境界。今年获得玉龙奖最佳工艺奖的作品《悟》,则表达了我希望做事、看事多多思考,多多表现出个人的理解,也是我这辈艺术家在形式与内涵突破性的一次尝试。

谈艺术但不能只谈艺术,艺术不是空中楼阁,随着收藏家鉴赏能力的提高,创作者也必须理清一条清晰的思路,这对以后的创作至关重要。

      蒋宏利:首先必须全面掌握玉雕创作的基本功,懂得各种雕刻技法,了解不同传统题材的寓意,并能够灵活运用。掌握这些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后,再从这些传统条条框框中跳脱出来,展现具有自我个性和特色的玉雕表现形式,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否则就只是一个优秀的传统复制者,而非创作者。而要摆脱条条框框的束缚,就必须自我增值,从国画、油画、雕塑等各种艺术门类中汲取养分,产生自己的艺术语言。也就是从特定的审美感受、体验出发,运用形象思维,按照美的规律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或是事件进行选择、加工、概括、提炼,构思出主观与客观交融的审美意象,然后再使用玉料将审美意象表现出来,最终构成内容美与形式美相统一的艺术作品。

      蒋大昶:玉雕收藏有个误区,不少人以为玉料若不是顶级好料就没有收藏价值。其实不然,好的玉料配上精妙的设计,传递一种艺术语言固然是有价值的收藏品。可玉料品质未达到顶级,也不意味着作品就没有价值,假若其设计巧妙,同样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我以为但凡美丽的玉料,只要进行艺术深加工,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就是一件值得收藏的作品。我们作为玉雕创作者,在艺术创作中要善于捕捉富有个性特征的细节,细节是决定作品优劣的灵魂,作品有没有灵气,往往就表现在细节处理上,巧妙地运用细节入木三分地刻画画面形象,作品就能够打动观者的心,就是一件具有价值的艺术品。

“轻料重工”,是玉雕市场近期极为倡导的趋势,是否对于前几年原料囤积现象的一种反驳?艺术家是否也厚积薄发,将玉雕收藏引入一条良性轨道上来?

      蒋宏利:我极为赞同这个观点,现在玉料价格越来越贵,创作者在雕刻前都十分谨慎,通常雕刻一块玉石时,总会设计二至三套方案,反复思量权衡后才最终动手雕刻,避免浪费玉材。这造成某些从业者开始一味迎合市场,只雕刻市场交易量高的玉雕类型,可这些作品往往缺乏感动观者的文化内涵。我以为现在玉雕业界好的雕刻者很多,而好的设计者却有限,玉雕作品要摆脱匠气,必须注入艺术思想,注入文化内涵,如此才能升华为具有艺术价值的艺术品。

      蒋大昶:玉雕创作是个做减法的过程,雕刻时稍有不慎出现了偏差,就可能破坏了整体美感。一般我在创作前,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审视玉料,研究按照玉石的特性究竟适合怎么的表现题材。有时候我还会根据原石的形状,制作一个大小相同的石膏磨具,用来进行演练,尽可能避免浪费玉料。我一直认为玉雕发展将越来越注重艺术表现力,强调作品的艺术价值,而慢慢淡化材质的价值。因为玉雕创作中,生活基础、思想观念及发掘意识的内心活动,是构建玉雕艺术殿堂的不可缺少的根基和柱石。创作者只有具备了正确的创作思路,深刻的见解,独到的审美眼光,才能通过理性和感性结合,最终表现出事物的个性特征和深刻思想内容,使玉雕作品具有永恒的美感。

      游高轩:近10年间和田玉的价格上涨了一千倍。这个情况对我们玉雕工作者来说是相当可怕和不利的事情。现在是商业时代,许多人把珍贵的玉石过度商业化和物质化。最近几年玉石原料已经被过度的开采和挖掘消耗掉了许多,还有一些商家把玉囤积下来,不拿出来创作,其目的在于把价格炒高,赚取其中的暴利。这些都成为了玉雕工作者举步维艰的因素。市场上,我们能拿到手创作的玉石越来越有限,玉石原材料的价格也越来越高。这种情况下,玉雕工作者的出路就唯有提高作品的附加值,就是让作品的工艺和内涵不断提高,不断地创新,做出自己的风格,并且能受到市场的认可,只有这样才能把作品的附加值最大化,实现良性的发展。

链接:玉雕记录着每个时代的艺术痕迹

      一块“美”的石头要成为一块“人”的石头,在每个时代,艺术就是个解决方案。其实,历史流转了几千年,玉文化也流传了几千年,它的形式在变,它的内质永远不变。从周秦时代,鼎、炉、壁、琮等对仁、义、容、理的“精神诉求”,传达的是对称工整、肃静仰望的伦理艺术美;到宋明时代,梅、兰、竹、菊等对逸、清、妙、神的“文化诉求”,传递的是自然高洁、雅致清和的气节艺术美;再到今朝人体、瑞兽、佛像、花鸟等对感、悟、悦、美的“赏玩诉求”,表达的是人性自由、宽容趣味的个性艺术美。这种艺术方式“诉求”的不断细化和不断下沉,确确实实是按着人类发展、社会进步、财富分配和文化发展的整体脉络同步前行的。它顺应规律的国家表达、群体表达、个性表达的方向,预示着人类权威分解、财富共拥、人性解放和艺术共享的必然趋势。让一块只有自然生命的“好”的石头,蜕变成为具有精神什么的“人”的石头,并不仅仅是生产者和拥有者的产权变化,更是人类和自然相互利用、相互寄托、相互生存,甚至是相互表现的关系。

      确实,今天的我们拥有了历史上最美白,最圆润和最好最多的原材料,拥有了历史上最有责任最具审美和最好最多的艺术家。我们的玉雕有了“人体”,只有这个开放的时代才会有个性的开放;我们的玉雕有了“阴刻”,只有这个整合的时代才会有艺术的整合;我们的玉雕有了“5.12”,只有这个责任的时代才会有记录的责任;我们的玉雕有了“高架”,只有这个城市的时代才会有流通的城市……我们的玉雕也有“观音”,只是今天的“观音”她更亲近;我们的玉雕也有“童子”,只是今天的“童子”他更快乐;我们的玉雕也有“五福”,只是今天的“五福”它更艺术;我们的玉雕也有“瑞兽”,只是今天的“瑞兽”它更顽皮……我们的玉雕更有“器皿”,它不再镌刻威严,只传达朴实;我们的玉雕更有“玉牌”,它不再拥有权力,只释放艺趣;我们的玉雕更有“摆件”,它不再封闭空间,只传输温暖。其实,器皿还是器皿,只是今天的玉雕艺术家浇灌了时尚,使得它更趋于简洁;玉牌还是玉牌,只是今天的玉雕艺术家刻琢了热情,使得它更富于变化;摆件还是摆件,只是今天的玉雕艺术家发现了需求,使得它更便于玩赏。消费、投资、收藏、经营……“盛世”对白玉材质和艺术品的需求已脱离了个人的喜好,已成为小众共同的“财经对象”,因为我们的世界够大,我们的财富够多,我们的流通够快,我们的欲望够强,我们的包容够广……当拥有了时代艺术内涵的玉雕,今天的玉雕才有了生命,有了价值,我们才能大喊一声:“我们的玉雕碰到了最好的艺术时代!”

      应该说,艺术的玉是一面明镜,见证了时代,见证了历史,见证了变化。 (陆华)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经济处在下滑的状态,特别是玉雕行业受到的冲击非常大。在这样的市场大背景下,玉雕作品的艺术内涵就显得尤为重要。没有艺术特性的玉雕,必然迅速被市场淘汰。所以,玉雕行业持久发展,必须坚持走艺术先行的发展路线,提升整个行业的艺术涵养,让玉雕真正成为有思想、有文化的艺术品。

专家评点

侯云洲话海派玉雕的艺术性

      对于我来说,玉雕是我一直以旁观者的身份却置身其中的一个圈子,因为从事交易工作,这些年我看过全国各地太多的玉雕作品,但是从没有像海派玉雕那样每次都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从大范围来说,海派玉雕好在兼容并蓄、博彩众长;从小范围来说,海派玉雕好在竞争激烈、后辈频出。

      玉雕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求大于供,由于材料的稀缺性,加上传统的收藏习惯使然,玉雕一直是收藏市场中最中坚的一股力量。但是近半年以来,由于宏观经济的影响,这种形势有所变化,纵观上海市场整体流通量还是不错的,也就是俗语所说“好东西不愁卖”,如果白玉鉴赏仅仅局限于材料,那么大家可以直接到新疆产地去购买,为什么全国的客商都云集在上海?什么情况确定了上海的玉雕作品好呢?我想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上海玉雕家对艺术性的持续探索。

      有句老话叫“玉不琢不成器”,在我看来一件完美的玉雕作品中,其价值中材料的属性最多占50%,玉雕家的艺术创作可以占到50%甚至更多,或许可以将价值提升至150%。

      目前的海派艺术家在艺术中的探索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延续传统,从精致的古典题材中下功夫;二是重视创新,在抽象艺术中为玉雕把脉;三是新旧结合,用古典哲学的现代精神。

      在上海最有号召力的几位玉雕大师都是为藏家所熟知的,如刘忠荣、吴德昇、于泾、易少勇、翟倚卫、王平等这一批有着上海玉雕厂背景的大师,拥有扎实的美学功底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多年以来对艺术的探索日臻完美。他们所分别代表的方寸间多层次的精湛工艺,对人体美学的极致运用,块面线条的浑圆厚重,诗书画印的文人展现,现代审美的摩登玉雕,端庄温婉的古典女性题材等个人艺术魅力,已经为海派玉雕史上不可磨灭的印记。

      而对艺术的探索一直在海派后辈中延续下去,一批上海本地以及更多的来自天津、安徽的年轻玉雕家们在上海这块饱满的艺术土地上耕耘,他们比前辈更加重视个性的表达,更加强调人文性和学院特征,他们的玉雕作品虽然距离完美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却在新的藏家中培育起自己的主力收藏群体。这些年轻一代可以说毫无根基,他们能让自己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唯有不断深入地艺术表达,这也是海派玉雕魅力经久不息,稳居市场主力的原因。

(作者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文化专业委员副秘书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海派玉雕网无关。海派玉雕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发布人:yu021

此新闻已被浏览 3315
友情连接:  | 子游玉坊淘宝店 | 子游玉坊官方微博 | 虚位以待...
上海子游艺术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C)2008-2015
备案号码: 沪ICP备09085320号
电话(微信):15821178288
地址:上海市涞坊路1199弄121号 邮编:201615
客服电子邮件:ziyouyufang@163.com

招商部
销售部